联华证券配资平台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_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-杠杆炒股网 最中国建筑,解锁中式美学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配资平台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_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 > 联华证券配资平台 > 杠杆炒股网 最中国建筑,解锁中式美学
杠杆炒股网 最中国建筑,解锁中式美学
发布日期:2025-04-29 22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43

杠杆炒股网 最中国建筑,解锁中式美学

如果问你这座建筑位于何处

答案或许是日本,甚至韩国

事实上它是位于浙江省天台县的螺溪传教院

其殿堂楼宇格调古雅、气势恢宏

为典型的唐风宋韵

很多日式和韩式传统建筑

源自唐宋时期中国建筑风格

那么如何判断建筑的中式风格呢?

今天我们就讲讲中国建筑中蕴藏的

“工与巧”“意与境”

当建筑遇到中国

不仅成就了栖居的大美

也经过物与心的互动

生发出种种独属中国的文化意象

大屋顶

如果把中国传统建筑看作一门语言

那庑殿、歇山、悬山、硬山、攒尖等屋顶类型

就是它最基本的词汇

从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来看

悬山顶和庑殿顶

应该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屋顶形式

歇山顶和攒尖顶大约出现于汉代

在这些基本类型之外

根据时代、地域、功能和审美的不同需求

又渐次产生了繁多的变体

以及非主流类型

紫禁城宫墙内的一座座建筑,因其礼制等级,分别由庑殿顶、歇山顶、硬山顶以及它们的重檐、卷棚顶等变体覆盖,影射出深宫内的人伦秩序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1年09期,摄影/柳叶氘

中国传统工匠利用屋檐或屋脊的加减

来对屋顶的等级进行微调

譬如,庑殿顶属于最高的屋顶等级

可以使用在建筑组群的中轴线上

然而随着空间层次的递进

如何区分同在中轴线上的主殿和门殿等次要建筑

除了房屋本身的体量和高度外

还可以在主殿的屋顶下加设一圈回廊

称为“副阶周匝”

以此构成重檐结构

升级为“plus”版

同样的做法也可以运用到歇山顶上

自刘敦桢《中国古代建筑史》一书中析出的单体屋顶类型示意图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1年09期,绘图/扬眉

斗拱

斗拱下接柱身,上承屋檐

以其独特的杠杆结构

支持着中国古建特有的大屋顶形态

将屋檐平缓深远地往外延展

形成“如鸟斯革,如(huī)斯飞”的美感

大殿的转角铺做繁花似锦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09年07期,摄影/张利伟

两千多年前

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

以及汉代墓阙、壁画上

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影子

而其作为真正的建筑构件发展成熟

则要迟至华丽的唐代

也正是在这一时期

斗拱的作用得到无以复加的强调

几乎成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象征

龙门寺大殿是体现宋代美学风格的现存最完美代表作之一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09年07期,制图/李小勇 冉潇

悬鱼

在中国人看来

鱼象征着“阴”和兵革

离开水后更是活不成

所以当然是一个凶兆

可是,在中国古代的悬山顶和歇山顶建筑中

却赫然有一个叫做“悬鱼”的构件

高悬在屋顶两侧山墙的正脊之下

对于这条“不合地宜”的鱼

古人自然有必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

一说,鱼是生殖力的象征

在自家的房顶上悬鱼,寓意多子多福

又一说,传统木构建筑最怕火

而鱼象征水,悬鱼有避火消灾之意

和屋脊两端喜好吞火的鸱吻正好遥相呼应

山西平遥双林寺大雄宝殿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1年09期,摄影/朱子浩

藻井

“井”是水之源

而“藻”则是水藻,水草的一种

后来衍生为各种水生植物

荷、莲等都被这个字覆盖

早期的藻井常常绘有这类植物图案

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为木构

木构建筑遇火则毁

防火成为造屋时必须考虑的重点

心思缜密的中国人

除了要为房屋备置一些防火设施

还会布设虚拟之物

水能克火,所以“天”上有了“井”

水生植物——莲花、水藻也“长”上了房顶

中式藻井的绝技之一就是

用提高单体建筑中心位置的方法

造成更高的空间感

以强调建筑的重要性

如此一来

即使没有西方哥特式教堂夸张的高耸尖顶

依然让人觉得很接近“天国”

这是颐和园十七孔桥东侧廓如亭藻井,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斗八式藻井,重重高叠的几何图案使藻井显得特别深邃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13年09期,摄影/蒋晨明

中国古代建筑采取“前堂后室”的结构

堂是开放的建筑

堂前无窗无门

无法遮蔽烈日强风、阻挡蚊虫侵扰

在堂中活动,需要有东西遮蔽

这就是“簾”

它有“隔”的功能

但并非如门窗一般严严实实地彻底挡住

而是通过编织的缝隙和本身的开阖

达到“通”的效果

既不破坏堂的开放性

又可以有效地服务于堂中人

我们今天熟悉的“帘”字

《广韵》释其字义为“酒家望子”

也就是古代酒家用作标志的旗子

与“幌”类似

不过,在古代就常有人将“簾”写成“帘”

如今简化为一个字,也有理可循

清代画家袁江《醉归图》的局部,画中的女性在被竹帘完全封闭的空间里,推开帘幕,悄悄窥视着庭院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1年09期

廊,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属于建筑附件

既指屋檐出檐下的过道

也指将房屋连接起来的有顶过道

从考古发掘及文献来看

历史上有廊的建筑

多半是高等级的宫殿祠庙

廊最大的作用

就是与主体建筑构成主从关系

当然,廊也有实际用途

它不仅能避雨遮阳

还将亭台楼阁、殿堂馆榭等单体建筑

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

犹如一条锦练将颗颗散落的珍珠串起

当人们游历其中

便能感受到曲折有致,情趣倍增

麟德殿是唐长安城大明宫中的宴乐场所,也是唐代已知最大的建筑群之一,麟德殿由前、中、后三殿毗连而成,殿、楼、亭间以廊相接,上图为麟德殿复原图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1年09期,供图/吾汉万年

比起殿堂屋宇、楼阁台榭

亭大概是最“随性”的建筑了

亭是传统古建中最为开敞的一类

几根柱子便撑起整座建筑

可以玲珑得不能再玲珑

这样的设计,最初可能有节省建筑材料的考量

但更重要的在于实现“观望”的目的

有时必须居高

有时仅需有可观之处,如园囿当中

亭,营造了“虚空”之感

而中国古典的哲学精神里

又特别讲究“虚静”

坐观于“空”亭当中

正可与人内心的虚静状态相对应

或许正是对亭的美好意境的喜爱

增添了人们修造“美”亭的渴望

坐落在安徽滁州西南琅琊山麓的醉翁亭,此亭始建于北宋,因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而闻名,虽屡遭劫毁,又屡次复建,终不为人所忘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2年10期,摄影/王震

楼阁

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

并考究字源的字书《说文解字》

将“楼”定义为“重屋也”,即多层建筑物

常与楼为伍的,是阁

正如今人常习惯于把“楼阁”并称

追其缘起,“楼”与“阁”其实迥然不同

与“楼”不同的是

以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为例

其底层虽然属于整个建筑的一“层”

但有“廊”无“室”,空间较为开阔

这是阁的共性

而“楼”则建立在高台上

平面一般为矩形

没有由平坐结构层产生的外廊或勾栏

另外,“阁”的底层空间或上层空间

在使用功能上大为不同

底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支柱层

形成开放空旷的空间,用于通风

上层则为封闭的储藏空间

图中的滕王阁,是1989年落成的仿宋建筑,主体部分净高57.5米,建筑面积1.3万平方米,为历代规模之最。图源:中华遗产 2022年10期,摄影/徐融